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 中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用户体验评价: 以国家数字文化网为例

Photo by mnm.all on Unsplash. 


戴艳清  戴柏清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湘潭,411105)


[摘要]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中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服务项目平台“国家数字文化网”用户体验现状。[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和追踪访谈法,从感官体验、内容体验、功能体验、服务体验、价值体验、情感体验六个评价维度出发对国家数字文化网用户体验进行评价。[结论/发现]用户对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在感官体验、内容体验、功能体验、服务体验方面不满意,新用户和老用户体验感存在一定差异;进而提出数字文化网建设要重点优化平台界面与性能、突出资源服务定位、增强用户交互、增加个性服务、扩宽登录入口、注重隐私保护。[创新/价值]针对中国大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平台开展用户体验实证研究,以促进用户需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为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用户体验  国家数字文化网 

用户服务 用户需求


1 引言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相继发起一些大型公共文化惠民项目,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并采用数字化的形式提供各类文化服务。随着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项目绩效问题突显。2017年7月中国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一方面要求加强绩效考核评价,建立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提出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研究制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指标,建立和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大群众满意度测评方式的应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启动,目前由中国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家数字文化网作为服务主站,承担省级分中心各级信息服务网点的牵头和组织协调工作。国家数字文化网(http://www.ndcnc.gov.cn/)也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和基层信息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新媒体服务平台,它通过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和创新项目的建设、管理及服务推广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向所有用户进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介。本研究以国家数字文化网为例,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平台用户体验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希冀公共文化领域服务平台绩效评估重视用户体验,以有效把握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资源和应用的利用程度。


2 问题提出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受到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分设的行政隶属项目也初具规模,但对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否能实现平台与用户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政府及文化机构预期结果还有待探讨[1]。目前学界有关公共数字文化项目服务评价研究有限,一方面研究主体局限于数字图书馆[2,3]、档案馆[4]与博物馆[5],针对国家数字文化惠民项目服务测评研究成果少量且分散。另一方面研究角度多集中于对平台资源、政策[6]、设施[7]、内部管理[8,9]等的评价,缺乏从用户体验视角分析平台服务现状。故本研究提出重点从用户感知视角关注平台与用户的潜在互动,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用户体验评价模型,结合实验测评和访谈法,对用户的心理感知进行量化,以期为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未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以三个问题为导向:

(1)国家数字文化网用户体验如何?哪个体验模块为服务短板?

(2)国家数字文化网在服务整改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体验?

(3)从哪些服务细节入手方可提升国家数字文化网用户体验?


3 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学界从公共数字文化整体视角探讨用户体验评价的相关研究较少,大多数观点涵盖在国家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和文化机构服务绩效评估相关研究中,或是夹杂在用户体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相关文献中[10,11]。国内外针对公共数字文化用户体验评价研究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公共数字文化用户体验评价理论意义



用户体验一词最早由DonNorman提出,用户体验是用户在接受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累积的纯主观感受[12]。进入21世纪以来,用户体验评估已引起政府文化机构和各类文化馆的日益关注,数字环境中用户体验性质与实体服务有很大不同,可以用来解释在线用户寻求信息的意图,适用于数字平台和用户[13,14]。近年来,公共数字文化线上服务平台不断增加,通过整体概念化和评估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动态人类信息交互,可以为信息行为提供新方向,并制定更加契合用户需求的服务方针,提高潜在用户对数字文化的接受程度[15,16]。其次平台项目设计和用户体验需要良好的平衡,用户体验的加入突显了平台重新设计的必要性,且需要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和评估,实现从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索新的用户理解内涵[17]




3.2 公共数字文化用户体验评价模型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数字文化评价的作用来划分,可分为体验维度评价模型和体验效果评价模型[18,19]。体验维度评价模型是以HEART模型[20]、APEC模型[21]、战略体验模型[22]和普遍体验分层理论[23]等经典评价模型为基础构建的。常照鑫借鉴HEART模型模型,提出用户体验评价包括用户在感官、交互、情感、游览、信任以及功能和技术方面的体验[24]。崔竞烽融合Schmitt和Norman思想,提出用户体验评价五个维度包括感官接受度、内容吸引度、任务完成度、心理愉悦度和使用收益度[25]。体验效果评价模型主要有Finstad从用户角度构建了用户体验可用性度量模型,包括围绕有效性、高效性和满意度3个维度而展开的12个指标[26]。魏群义将数字图书馆测量指标分为可理解性、清晰、易用性、高效性、有用性和满意度[27]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体验效果模型更加注重有效性、成功率等体验,体验维度模型更加注重用户情感,但两者指标均有交叉。综上所述目前公共数字文化用户体验的评价指标命名不统一且概念交叉,并未形成规范统一的评价模型。




3.3 公共数字文化用户体验评价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评价法、启发式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28,29]。直接评价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公共数字文化平台进行直接评价。Luo通过1,000份调查问卷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大规模参考评估研究图书馆服务[30]。Fletcher在艺术博物馆图书馆通过调查和访谈收集用户体验数据,以全面了解不同用户对连续出版物的打印和数字访问偏好[31]。Tobias通过Web分析、事务日志分析和虚拟参考文本的定性分析识别的模式评估数字图书馆服务[32]。启发式评价法主要采用实验室测试和实地研究两种方法,主要是现场完成测试任务并根据使用体验完成问卷,即任务后评分。Borteye从Manhyia档案馆提供的搜索者机票申请表中收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33]。Rousi通过二维码将数字图书馆资源链接到图书馆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用户体验的理论差异进行启发式评价。综合评价法是一种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可以测量不同层次用户之间的体验差距[34]。Miller评估项目首先使用了自我完成问卷,然后通过预先确定的场景和评分表,进行用户体验现场测评实验,两个调查项目的结果被用来制定全组织的服务改进计划[35]。Sarah讨论了从用户体验角度,进行面向任务的可用性测试,衡量用户习惯和期望从而确定平台有待改进的问题[36]。就三种评价方法而言,直接评价法时效性较强,时间地域不受限制,能在较短时间内的发现问题,但主观性较强。启发式评价和综合评价法均需在特定环境的实验室内进行测评,能够反映用户使用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的即时感受和真实体验,但综合评价法更加强调用户的体验差异。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用户体验的内涵、模型与评价方法展开研究,但内容不够全面深入,研究对象单一,研究成果较为分散。第一,研究局限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单个文化机构评估的个案研究,对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用户体验评价研究还未展开。第二,学者针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用户体验评价方法大多为直接发放问卷进行评价,或者进行平台的可用性测试,虽能及时获得用户的体验感受,但调研结果不够深入,无法反映用户整个过程的体验差异。因此,笔者选择国家数字文化网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平台用户体验评价模型,对用户体验过程的心理感知进行量化,以有效掌握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情况,并提出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资源和应用的利用程度进行精准化服务策略。


4 研究方法




4.1 实验设计



国家数字文化网的用户体验主要来自于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交互过程,为了更好的量化研究指标及用户心理活动,研究方法以实验法为主,在实验结束后采取追踪访谈和调查问卷作为辅助研究措施。

4.1.1 实验对象

在实验对象选择方面,本研究选择在相对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实验对象的搜索选择。2018年11月8日开始采取判断抽样的方式,以不同职业为抽样依据,招募到25名测试对象,然后采取滚雪球抽样的方式,由已选对象推荐1—2的测试对象,邀请76名测试者。最终结合样本职业相关特征分布,筛选留下60名测试者。并以是否使用过国家数字文化网作为分界标准,将用户分为新用户和老用户。

4.1.2 实验流程

本实验于2018年11月8号至2018年12月10日进行,由于实验抽样选择的是滚雪球抽样,条件受限所有实验对象无法集中在同一实验室,实验环境根据用户所处环境而定,多为办公室、教室等无打扰的环境。并由实验指导人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实验工具统一使用Windows10系统电脑。具体实验流程如下所示:

(1)实验前———用户使用自带的电脑,从IE浏览器(使用同样浏览器是为了保障实验的统一性)访问国家数字文化网后参加测试。

(2)实验中———用户自行记录任务开始时间。按照测试要求进行网站浏览并完成指定任务。实验过程中要求用户集中时间完成,不可分多次进行。完成后自行记录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

(3)实验后———完成测试任务后,用户需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填写调查问卷(问卷以链接形成附于具体的实验任务后)。

实验问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用户的基本信息(性别、学历、网站基本使用情况等),二是用户对国家数字文化网用户体验测评表的题项进行打分。调查问卷采用封闭式答题和李克特5级量表相结合的方式(有“完全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不确定3分”、“同意4分”、“完全同意5分”五级)。首次访谈为实验后立即进行,访谈对象为所有实验对象,记录用户在完成每个任务后的反馈。访谈提纲总共八个问题,皆为文字形式。在2018年12月下旬分别对国家数字文化网体验较深的对象进行了二次深度访谈,并形成分析资料。

4.1.3 实验任务

考虑到国家数字文化网的用户为一般网络用户,实验设置的操作任务不能过于复杂。为达到有效测试的目的,测试任务的选取应该兼顾到国家数字文化网服务的每一个部分,并依据评价指标体验维度进行设计,让用户在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对每一维度有所思考和体验。因此选取以下任务让用户完成:

(1)查询最新一条文化资讯,阅读后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分享操作。

(2)通过浏览网页查找,或在网页搜索框中检索特定主题的专题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了解文化活动动态并找到“视频报道”观看视频一分钟。

(3)查询并浏览国家公共文化云,找到国家公共文化云公众号二维码链接并扫码关注。然后找到“活动预约”菜单界面,不需要进行实际的“活动预约”操作。

(4)选择“在线培训”模块,找到“慕课学堂”栏目并选择“书法密码”,完成预约。

(5)了解网页“视听空间”模块,选取“建国69周年主题专题”,试听一分钟。

(6)找到网站留言板,并结合你浏览网站的体验,把遇到的问题记录在该留言板上并提交。




4.2 评价指标



Bernd H. Schmitt认为消费者体验包括用户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整个过程连续体验,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并通过特定体验媒介形成体验方式[37]。笔者认为国家数字文化网的用户体验是用户在公共数字文化需求的驱动下,与平台交互过程前后形成的完整连续性体验,包括对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内容、Web平台的可用性以及情感和价值的认知。这与Bernd H. Schmitt所提出的观点是十分契合的。Bernd H. Schmitt将用户体验分为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体验形式,体验的过程是复杂多样但各个体验模块又可拆分为独特的结构和过程。本文以体验之轮模型为基础,将行动体验细化为功能体验和服务体验,将思考体验和关联体验统一为价值体验,最终笔者提出以下六个维度的用户体验评价模型:

①感官体验,考察国家数字文化网在用户视觉层面的吸引度。②内容体验,考察信息资源提供程度和表现。③功能体验,评价国家数字文化网在性能和效率上的表现。④服务体验,评价国家数字文化网对自身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⑤价值体验,测评用户使用国家数字文化网产生的实际效益。⑥情感体验,测评国家数字文化网站及其服务对用户情感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体验测评表(见表1),并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发放至所有研究对象。


5 数据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样本均来自于问卷调查。在60位用户体验测试对象中,研究对象职业范围为:学生、企业员工、公务员/事业编制、个体户、教师科研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离退休人员。被测用户的基本信息统计如表2所示。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与效度主要用来评估问卷的可靠程度,是对后续数据样本统计分析的基础。利用SPSS21.0数据分析软件,检验国家数字文化网20个测评题项的一致性程度(见表3),测得总体α系数为0.844,每组题项的α系数均大于0.65,因此问卷具备良好的信度。

笔者对样本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本样本结构数据分析中(见表4),KMO系数为0.822,且显著性小于0.05,说明本研究用户体验模型的数据样本具有代表性。


6 结果分析




6.1 各体验维度评估结果



研究选取的各指标均值λ是60位测试者对每项测量题项的评分结果所得平均值。为了使统计数据更直观,笔者根据李克特量表的计分分析的规则,在问卷完成后,对某些成组的选项进行总并为三个类别。李克特量表得分γ∈[1,3)分代表不认可类别,γ∈[3,4)分代表不确定类别,γ∈[4,5]分代表认可类别,各类别人数统计采用百分比制。其次为了进一步识别用户人群的体验特征,笔者对每个用户逐个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入挖掘用户体验具体影响方面。

6.1.1 感官体验

从表5可以看出三个指标题项都只有接近半数的用户认为网站界面是友好的。国家数字文化网界面设计共30多个频道页,拥有海量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网站的界面布局和导航层级设计科学设计是用户能否高效获取文化信息资源的关键。笔者通过用户的感官体验进行访谈了解到以下问题:第一,网站首页标识和类目过于繁杂,新闻头条注释和标题整体分离,留白过多,导致查找实际所需信息受阻。第二,页面和栏目层级关系揭示不明显,比如从试听空间版块进入热点专题,直接跳转到新页面热点专题中的试听内容,两个页面内容各异,但并未明显隶属关系。第三,导航栏目设计有重叠,浏览出现迷航。比如网站首页“视听空间”与同级导航“公共文化云”版块下的二级栏目“视听空间”,这两者之间内容收录完全不同,但导航栏目命名却一样。

6.1.2 内容体验

从评价结果来看(见表6),用户对于内容服务的主观感受较为平均,总体体验良好。但笔者根据对测评对象内容体验的深度访谈,总结出以下存在问题:①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新闻资讯发布版块”倡导以权威信息发布主导,推送国内外最新文化动态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相关资讯,但现阶段发现网站内容服务定位不突出,表现为其发布的文化要闻已被有关文化部门发布过。②国家数字文化网在进行海量信息资源推介并未进行有效的分类整合,网站内容分类较为杂乱,需要耗费时间进一步追踪相关内容。例如题活动栏目下面设置了三个二级栏目:当前热推、精品专题和精彩活动,三个栏目并列摆放,但内容上无明显区别。③网站信息资源看似繁多,但公共文化种类却单一,像博物馆、美术馆的信息展览欠缺。

6.1.3 功能体验

国家数字文化网登载了音频资源、电子图书、多媒体课件、以及益智互动游戏等多种多媒体类型的文化信息,因此要满足用户的交互操作,首先要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可用性。但根据测试结果来看(见表7),只有40%的用户能自行完成文化资源的查询,且λ和β都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国家数字文化网搜索功能不健全是导致功能体验较低的主要原因。笔者根据功能体验访谈总结以下问题:第一,浏览器不兼容,部分视频无法播放,无人维护。第二,缺乏智能检索,首页的检索框只能检索新闻资讯类,无法检索视频、讲座等资源检索功能比较单一。例如查找“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专题活动时,不输入完整字段无法进行搜索,即搜索输入内容”文化进万家”后显示“您输入的网址无法访问”,搜索“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只显示了相关文章,具体活动只能在精品专题栏目下才能找到。第三,视频专栏无目录索引,查找所需目标视频时还需进行地毯式搜索。

6.1.4 服务体验

国家数字文化网建设旨在搭建群众文化活动的综合性交流平台,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设计不同的资源服务方案。但从表8可以看出,服务体验各指标λ和β都处于最低水平,国家数字文化网个性化服务仍未落实到位,传统的Web网站服务并不能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也不能实现用户与管理人员的及时沟通和反馈。笔者根据以上数据,对测试者进行深度访谈,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网页交流反馈渠道少,留言板位置隐蔽,用户无法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第二,平台缺乏页面弹出提醒,导致用户操作时无法确认是否操作成功,例如在“信息互动”留言并点击提交后并未出现“提交成功”之类的提示,容易让用户误以为未能提交成功并重复进行提交。第三,公共服务项目单一,平台只注重信息输出,不重视用户信息输入,用户缺乏文化心得分享的平台。

6.1.5 价值体验

如表9所示,价值体验的各项指标λ和β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测量题项“网页提供的文化资源对个人很有用”λ<β,且处于价值体验评价指标的最低水平,说明国家数字文化网要提升用户的价值体验,现阶段要重点了解社会的实时民生热点,适应群众文化需求,建设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用户需求的文化主题资源,才能更好的契合国家数字文化网全民文化共享的发展理念。笔者在对测试者进行深度访谈时,网站的价值体验得到了测试者的一致肯定。

6.1.6 情感体验

如表10数据所示,60%的用户对使用网站的整体过程是满意的,说明用户普遍认为国家数字文化网的平台是友好的。但同时仅有41.67%的测试者认可平台对个人隐私是有保障的,所以隐私保障是影响用户情感体验的主要因素。笔者在进行深度访谈时,有用户提出在进行课程预约需要留下个人地址和电话,还有在留言板进行留言时还需要提供邮箱,但填写后网站却未任何页面提示,这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安感”,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威胁。




6.2 用户体验整体评估结果



研究选取均值β表示每个体验维度的评估结果,并根据用户的里克特量表的得分统计出用户对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总体均值,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来看,国家数字文化网的六个维度的整体均值达3.39,其中用户对国家数字文化网的“价值体验”、“内容体验”、“情感体验”和“感官体验”用户体验评价均高于整体均值,“功能体验”和“服务体验”评价均低于整体均值。说明国家数字文化网平台的服务方式较为传统,缺乏个性化服务;其次是平台性能建设还有待提高,交互操作体验感并不友好。从雷达图整体来看,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总体评价与单项评价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说明国家数字文化网各个体验模块的融合还有待加强,用户的整体用户体验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7 讨论与建议

结合调查结果和对测试对象的深度访谈,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策略建议。




7.1 优化平台界面与性能



网站界面和网站性能都是用户“感官体验”和“功能体验”的直接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发现,用户对于网站界面和性能建设的评价较低。优化网站的界面和性能,需要保障网站自身的可用性和稳定性。第一,精简导航层级和子网页数,加强不同模块的融合,减少用户翻页。因为网页标识重复,页面数目繁杂会导致网站不同服务模块切换不便,导致迷航。第二,加强浏览器的兼容性。虽然当前对于网站的兼容性问题并没有统一的解决工具,但网站建设者也需要不断调试浏览器网页的显示效果,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网络接口,定期进行维护。第三,深化资源检索项目,完善不同类型资源的检索功能。网站可增加视频和讲座检索通道,检索框可以增加新闻资讯、专题视频,专题讲座等检索分类条目,还可对视频专栏建立目录索引,提高用户的资源利用效率。




7.2 突出资源服务定位



国家数字文化网平台文化资源形式多样,但文化内容服务定位模糊,导致用户“内容体验”不佳。第一,以“内容”为王,即不能对国家文化部已发布过的新闻资讯进行简单“搬运”,或进行文化资源的重复“堆砌”。具体来说,应重视独家精品文化资源专题建设,开发符合不同用户需求的特色功能模块,突出服务定位,增强用户黏性。第二,由于网站资源总量大,呈现形式多样化。因此,网站首页内容的编排应该立足于广泛的用户调查,明确用户的热点需求并不定期地进行改版优化。第三,突破限制,倡导整合博物馆、美术馆等其他文化机构的文化资源,开设专题展览活动。




7.3 增强用户交互



根据图1所示,用户对于网站“服务体验”得分最低。结合用户访谈,笔者认为网站要提高“服务体验”,应尽量满足用户交互需求。交互包括两个方面:①用户与网站之间的交互。首先要强化问题咨询模块,将留言板位置设置到更为显眼的位置,也可设置人工咨询窗口,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在讲座、视频、热点专栏下增加用户留言评论区,通过用户留言实时了解用户关注热点。其次增加页面友情提醒。例如当网站网页或是视频无法打开的时候,网站应弹出“页面错误”提醒,且用户在留言板进行留言时候应弹出“提交成功”提醒,防止用户因无法获取信息或不确定是否提交而进行重复点击。②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目前中国很多数字文化网、数字图书馆等网站缺乏给用户之间提供交互平台的意识。网站可以建立特定社区板块或者在公共文化论坛模块,鼓励网站的用户在文化交流区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用户也可将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资源进行推荐和分享,进而实现价值共创,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7.4 增加个性化服务



通过调查显示,老用户的体验感要明显低于新用户,说明传统的服务项目不再满足于老用户的文化需求,网站需要进一步发展个性化服务。第一,可增加网页“浏览历史”的小窗口,一方面可方便用户进行二次登陆后的信息利用,另一方面可根据用户浏览的历史轨迹分析用户的信息热点需求,主动感知用户使用习惯,利用导航或标签开展智能化推送等延伸服务。第二,可根据用户地理位置定位,提供用户所在行政区的文化资源(含内容、活动与服务等),也可当用户打开国家数字文化网时,在网页显著位置或者配以图文信息,提示用户点击链接可获得当地分中心网站的资源。第三,考虑到国家数字文化网的普适性,应根据不同用户群体设置可调整的界面,首先应设置中文版和英文版,其次可调整网站浏览页面和自行设置字体大小等功能。




7.5 拓宽登录入口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发现只有23.33%的老用户是通过网络或者新闻媒体渠道了解到国家数字文化网的,说明网站目前的传播和登陆渠道还较为狭窄。网站应注重打通与其他服务平台的关联,拓宽用户登陆渠道。首先,拓宽常用社交媒体登录入口。目前国家数字文化网仅在微信公众平台“国家数字文化云”公众号设有网站登录入口,笔者建议应尽快创建国家数字文化网的专题贴吧和官方微博,并打通网站主页的资源接入。其次,拓宽在高校图书馆和教育机构网站的登录入口。可与高校官方网站或高校图书馆进行合作,与学校或机构网站主页形成友情链接,以方便高校学生或科研人员获取公共数字文化信息,从而提高用户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




7.6 注重隐私保护



用户隐私安全是影响用户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59.33%的用户在浏览国家数字文化网的过程中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威胁。因此,首先应做好安全系统建设,防止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被盗取。其次,在网站课程预约、课程报名等需要用户输入个人信息的敏感环节设置弹出窗口,提醒用户不会对其隐私造成泄露或者威胁。在“国家文化公共云”等有账号密码注册等环节,提醒用户的密码安全等级,提升用户安全感。


8 结论

面对当前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已从共建阶段发展到全面共享阶段的情况,重视用户体验已成为大势所趋,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也已从侧重设备设施建设向需求侧与供给侧协调共振转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而国家数字文化网作为服务主站和领头羊,重视用户体验,实现与群众文化需求实现有效对接,丰富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集成化服务,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提高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服务效能。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国家数字文化网为例,从用户体验视角对公共数字文化平台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平台页面设计、资源和性能建设仍处于传统的模仿阶段,用户体验设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研究者和国家数字文化网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指出的是,调查结果是基于实验任务和抽样访谈的研究,自选参与和小样本量可能不能代表整个国家数字文化网的用户,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扩大研究样本使得结论更具有代表性。


参考文献

*本文原载于《图书情报知识》2019年第5期80-89页版权归《图书情报知识》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制版编辑 | 姚志臻


当期荐读 2019年第5期 | 信息构建人才的跨学科特征及跨学科教育研究

当期荐读 2019年第5期 | 多视角数据驱动的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画像构建模型研究

当期荐读 2019年第5期 | 信息构建人才的跨学科特征及跨学科教育研究

当期荐读 2019年第5期 |  从IA峰会看信息构建的发展

当期荐读 2019年第5期 | 新时代图书馆学变革与发展:开放、融合、智慧——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会议综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